位置: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机器人资讯>>内容阅读
「软体机器人SRT」连续完成C轮和C+轮共1.5亿元融资,专注全新机器人驱控技术

       近日,36氪获悉,软体机器人公司SRT连续获得两轮共1.5亿元融资。其中C轮融资由金石投资领投,C+轮由神骐资本、灼星基金投资。星涵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SRT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软体机器人技术为基础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公司拥有软体机器人全流程设计、制造以及相关控制技术。目前,SRT的产品已在工业自动化、康复机器人等场景实现批量应用

  传统机器人主要通过关节驱动,存在柔性不足、成本较高的制约。目前,工业场景中,传统机器人只解决了3%-4%的规则、刚性物品的搬运问题。大量的柔性、异形、易损产品需要依靠人工作业,难以实现自动化。柔性末端执行器是解决全球制造业柔性易损物品搬运难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软体机器人技术正受到关注,相关的论文数量逐年提升,学术关注度极高。相关的产业应用快速落地,产业渗透率快速提升。SRT创始人兼CEO高少龙表示,中国制造业发达,软体机器人技术可以助力生鲜预制菜、医疗用品、五金、半导体等众多中国特色行业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SRT目标与中国制造业长期共生,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全球竞争力。

  目前,SRT已经形成8个核心产品系列的末端执行器,具备多项国际专利,如SFG柔性夹爪、ISC气囊式内撑夹具、VFC范德华力吸盘等。广泛应用于生鲜预制菜、医疗用品、小五金、半导体、3C、面板、锂电、汽车、注塑等20多个行业。

  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形成了康复用手部柔性外骨骼、躯干柔性外骨骼(在研)、踝关节柔性外骨骼(在研)等产品,部分产品已批量销售或进入临床阶段。
微信图片_20230808083959
末端执行器

  在技术壁垒方面,高少龙认为,软体机器人是材料学、机器人运动控制、化学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领域,考验团队在底层算法模型、材料和化学实验方法、化工工艺技术以及产品化理解方面的综合能力,SRT自成立以来已完成数万次各类材料和产品实验,积累了海量实验数据,并形成了8项国际专利,超200项国内专利,SRT有自信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公司在全球软体机器人领域的绝对技术优势。

  在工业领域发展策略上,SRT希望以柔性夹治具作为切入点,在面向全球市场广泛销售标准部件的基础上,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势产业躬身入局,深扎行业形成标准解决方案,谋求成为行业的“新基础设施”,与产业长期共生,助力中国产业全球扩张。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共建单位: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    三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