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机器人资讯>>内容阅读
西北工业大学在机器交互方面取得创新进展

       无人机也能“群聊”,还能组团商量着干活?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李学龙教授和同事们在机器交互方面取得创新进展:基于国产大模型,研发了“群聊式”无人机控制框架,给每架无人机装上了大脑,让无人机集群在语言沟通中动态协同,实现了开放环境下“人机”和“多机”的对话交互,打破人类和机器的交互壁垒,进一步拓展了临地安防的应用场景。

       受人类的认知模式启发,研究团队将认知形成的高度自主性凝练为“思维计算—实体控制—环境感知”的三元交互,建立了自主无人机“群聊式”控制框架,实现了开放环境和复杂任务中的智能交互、主动感知和自主控制,提高了无人机任务执行的自主性。总体而言,类人对话交互、主动环境感知、自主实体控制,是自主无人机集群的主要能力。在类人对话交互方面,研究团队提出“群聊式”对话交互方法,将声音、图像和无人机自身状态等多种信息,通过大模型转换为自然语言的对话形式,实现了用户与无人机,以及无人机与无人机之间自主和直观的交互方式。

       同时,研究团队设计了一套高效的实时反馈机制,使得无人机能够在任务执行的关键节点通过对话报告自身状态、寻求用户确认,大大提高了复杂任务执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实际任务执行中,可根据感知信息和任务目标,动态调整无人机飞行路径和观测位姿,尝试从不同角度和位置感知周围世界,逐渐降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实现高效的信息采集和任务执行。研究团队还依托无人机平台设计了夹爪等末端执行器,将传统无人机拓展为“飞行机器人”,具备抓取能力。同时构建了异构无人机集群协同控制机制,结合环境感知反馈,实时调整无人机编队的飞行状态,使集群分工执行区域搜索、目标定位和抓取等任务。

       据悉,大模型自主无人机集群是研究团队将生物智能“思维计算—实体控制—环境感知”的三元交互模式应用于自主智能体的一次成功尝试,依托大语言模型、无人机平台和多种传感器,实现对话交互、主动感知和自主控制,对安防巡检、灾害救援、空中物流等临地安防场景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共建单位: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    三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