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工业机器人>>成套装备及工程集成>>工程承包>>内容阅读
轨交飞驰不停,列车安全谁来保障

       立春刚过,深夜里寒意依然凛冽。轨道交通车站里,一台台智能机器人开始出动,爬坡、越障、拍照,忙个不停。它们就是中数智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数)与节卡机器人共同打造的轨道交通智能巡检机器人。

       传统轨道交通巡检采用人工巡检作业,夜间车底光线差,巡检人员需用手电筒照射,检查列车底部项点是否存在缺陷,并手动记录缺陷。随着中国轨交线网加速建设,列车数量不断上升,维护运营负荷加大,巡检模式由传统人工巡检转向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成为必然趋势。

一、传统人工巡检模式痛点

1、人工巡检肉眼观察、手写记录,项点容易遗漏;

2、发现隐患设备不及时;

3、人工巡检记录的数据量有限,数据可靠性风险高;

4、直接影响轨交故障诊断的精确性和检测效率;

5、冬夏环境艰苦,作业人员夜班辛苦,车底作业易磕碰受伤,劳动强度大。

二、解决方案

       针对轨道交通巡检工作痛点,节卡机器人与合作伙伴中数共同打造了轨道交通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成节卡机器人、AGV、上视全景2D相机、高精度彩色3D相机等,在轨交股道间灵活穿梭,近距离、多角度、快速地拍摄轨交车底部件,助力智慧维保。

Untitled.jpg

工序流程

       用户在管理平台下发巡检任务→轨交车底巡检机器人接受任务后从充电桩出发至对应股道→车头定位→图像采集(图像实时上传,并进行算法检测)→返回充电桩充电→用户在管理平台上对故障进行复核

       其中,节卡机器人负责将高精度彩色3D相机移送至更大高度;通过灵活变换不同的机械臂位姿,对上视全景2D相机(即面阵相机)所采集不到的项点进行图像采集,实现车底检测项点基本覆盖。

节卡机器人优势

1、本项目中车底轨道桥高度仅80cm,包含AGV和节卡机器人在内的整套设备需低于此高度。节卡机器人体积小,结构紧凑,关节全部折起后进一步节省空间,满足场景需求。

2、六轴自由度,可在车底狭小空间灵活变换位姿。

3、负载自重比高,满足3D相机载重。

4、高重复定位精度,拍摄点位准确性和一致性高。

5、图形化编程,操作简单,且机械臂动作轨迹能够被记录并复制使用。

6、操作丝滑灵活,拖拽更柔顺,方便人员手动调试。

7、作业环境中碰撞体较多,JAKA碰撞检测功能有效避免设备损伤。

三、项目成效

1、2台搭载节卡机器人的巡检机器人互相配合,节省原有工班75%人力成本;

2、巡检过程和结果数字化,数据可追溯;

3、巡检覆盖率和准确性提高,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漏检;

4、保证巡检作业安全,降低综合运维成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共建单位: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    三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