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机器人资讯>>内容阅读
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应用加速,未来大有可为

4. 机器人四大家族占据强势地位,龙头企业发展

4.1 四大家族优势明显,占据全球半壁市场

目前,欧、美、日凭借既有技术优势占据市场绝大份额,瑞典 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以及安川电机并称为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占据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超过 50%的市场份额。

四大家族当中 ABB 体量最大,其总营收相当于其他三家营收总和的近三倍左右。从机器人业务来看,ABB 机器人业务规模同样位居首位,近三年其机器人业务平均收入为 80 亿美元左右,而其他三家机器人业务收入平均稳定在 13 亿美元左右,即 ABB 机器人收入相当于其他三家机器人收入总和的两倍。通过对四大家族收入结构分析,可以看见,ABB 尽管机器人业务收入体量较大,但由于总体收入体量大,其占比相对较小,只有 24%左右,而其他三家机器人业务占比通常都稳定在 33%左右。

对比四大家族机器人业务营业利润率可见,安川营业利润率较低,约为 8%, ABB 略高于库卡,两家公司营业利润率分别约为 11%和 13%,而发那科净利率就已达到约 24%,盈利能力远胜其他三家公司,主要原因在于发那科毛利水平较好,毛利率高于 40%,而其他三家企业毛利率均在 20%-30%。

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2016 年四大家族约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 60%,发那科以 17.3%的市场份额占据龙头位臵,ABB 紧随其后占比 15.7%,库卡与安川市占水平相当,分别占比 12.1%和 12.9%;国内市场 67.1%由外资品牌垄断,其中发那科以 17.8%的比重位居第一,库卡、ABB、安川分别占比 14%、13.5%、12.1%,剩余 9.7%归属于其他外资品牌。

4.1.1. ABB:以运动控制为核心,收入体量最大

ABB 于 1988 年由瑞典的 ASEA 和瑞士的 BBC Brown Boveri 合并而成,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是全球电气产品、机器人及运动控制、工业自动化和电网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业务覆盖电力产品与系统、离散自动化、运动控制、过程自动化、低压产品五大领域,以电力和自动化技术最为著名。

工业机器人产品多样,提供多领域解决方案。ABB 以其核心运动控制技术,占领全球工业机器人制造前沿,其多关节机器人产品规格多样,负载能力 3kg-500kg、工作范围 0.58m-33m 不等;协作机器人 YuMi 集柔性机械手、进料系统、基于相机的工件定位系统及尖端运动控制系统于一体,首度真正实现人机协作;并联机器人掌握先进拾料和包装技术,可与输送机长距离联机运行;4 个系列喷涂机器人工作范围和灵活度在同类产品中遥遥领先。下游覆盖汽车、3C、食品饮料、金属加工、机器人焊接、包装码垛、太阳能等行业,为众多应用领域提供机器人解决方案。

百亿美元体量,两成以上营收来源机器人业务。公司目前总市值约 514 亿美元,2017 年营业收入 343.12 亿美元,同比上升 1.43%,实现 2014 年以来的首度营收正向增长,净利润 22.13 亿美元,同比上升 16.54%。机器人与运动控制业务占总营收比重基本稳定在 20%-25%,17 年机器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84.01 亿美元。ABB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装机量超过 30 万台,据 IFR 预测,2017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存量达205.5 万台,ABB 全球市场占比超过 14.60%。

重视中国市场布局,推进与大企业合作。目前,中国是 ABB 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公司亚洲、中东及非洲地区市场基础订单 17 年二季度增长 9%,三季度增长12%,中国为主要增长点。ABB 自 1994 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在国内 139 个城市布局 40 家本地企业,16 年在华销售收入 84%来源于本土制造产品。对华合作项目上,“一带一路”为 ABB 与中国企业合作带来新机遇,紧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2016 年 ABB 为包括中国中车、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北方重工、中材国际在内的 400 余家中国企业海外工程项目提供电力及电气自动化产品、技术和服务;融合智能化、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行业是 ABB 关注重点,公司先后与华为、长虹、拓斯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接国内 3C、家电、自动化装备集成应用的龙头企业,未来公司产品将更多融合智能互联,工业机器人本体开始走向应用端,与系统集成商的关系更加密切。

4.1.2. 库卡:主要客户来自汽车制造领域,重载领域销量好

库卡于 1898 年在德国奥格斯堡建立,作为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客户主要来自汽车制造业和传统工业领域,为自动化应用提供从组件、机器人到加工机及整套全自动设备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传统工业领域需求大增实现业绩新高。公司目前市值约 45 亿美元,2017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1.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05%,净利润 0.97 亿美元,同比增长 0.6%。机器人部门实现营业收入 11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83%,实现前三季度营收新记录,在总营收中占比达 34.47%,部门内部 17 年三季度订单 45.3%来自于传统工业、35.4%来自于汽车产业,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大幅上升带动服务部门订单增长 14.4%。目前库卡全球装机量达到 15 万台,预计全球市场占比约 7.30%。

库卡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使用广泛,用户群体包括通用汽车、克赖斯勒、福特、保时捷、BMW、奥迪、奔驰、福斯、法拉利等国际一线车企,以及沃尔玛、百威啤酒、BSNMedical、可口可乐等著名企业。

紧抓机遇布局为中国市场本土化服务。库卡重视中国市场开拓,“中国制造2025”战略刺激中国本土制造机器人销量上升,据 IFR 预测,中国未来将继续作为全球头号市场,保持年增速 20%-25%。2017 年 1 月美的集团完成对库卡的邀约收购,实现 94.55%控股,库卡将进一步利用美的在国内消费级市场的优势拓展中国业务。

4.1.3. 发那科:面向一般制造业,净利率远高于同行

发那科成立于 1956 年,发家于电液步进电机数控产品,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占据全球 70%市场份额,下属工厂自动化(FA)、机器人、智能机械三个事业部门,提供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掌握工艺控制优势,产品面向一般制造业。公司产品系列覆盖负重能力0.5kg-2300kg 的多种型号机器人,广泛应用于上下料、弧焊、物流、装配、涂装、激光切割等各种生产制造领域。作为全球专业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商,公司机器人机构部、伺服电机、控制装臵、软件、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全部自行设计生产,并在服务器上集中管理机器人信息进行预防维护,实现高可靠性;独有集成视觉系统,为机器人配备视觉追踪功能,大大提高机器人通用性和拾取作业效率。

牢踞产业龙头地位,装机数量全球第一。公司目前市值约 510 亿美元,2017 财年(截至 2018 年 3 月)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0.1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7.3%,净利润 12.75 亿美元,同比增长 47.3%,自 2016 年一季度以来营业收入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公司机器人业务总营收占比超过 30%,整体来看,发那科的净利率是四大家族中最高的,常年维持在 25%左右,而其他三家的净利率则不到 10%。截至 2017年 11 月,发那科全球装机量达到 50 万台,预计全球市场份额约达 24.33%。

中国市场强力支撑,产品创新目标新增长。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最近 12 个月营业收入中 27.66%来源于中国市场,按业务部门划分,中国已成为公司最大智能机械下游需求方,国内数控机床及汽车行业需求不断增长,“中国制造2025”还将继续利好公司业绩。公司针对 CNC 及伺服采用表面精细处理技术,实现高精度模具、手机零件等的高品位加工;推出可靠性优化的全新系列清洗机器人,增强环境耐抗性;智能机械方面开发新规格电火花线切割机,提高产品性能,各部门创新产品有望成为未来业绩新增长点。

4.1.4. 安川:拥有伺服和运动控制器关键技术,价格优势明显

安川电机创立于 1915 年,以技术为中心,主要从事电气设备的制造、销售、安装和维护,下属运动控制、机器人、系统工程三个事业部门,是最早将工业机器人应用到半导体生产领域的厂商之一。

核心技术优势支撑下游领域多点开花。公司拥有近百年专业电气历史,运动控制部主产的交流伺服驱动和控制器均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形成独特开发优势。公司深耕弧焊技术,产品覆盖弧焊点焊机器人、喷涂机器人、装填机器人及应用于半导体和 LCD 制造设备的真空洁净搬运机器人,主要面向汽车产业,对接半导体及液晶制造、堆垛、搬运等众多应用领域,公司同时着手开发食品、医药、美妆及生物领域市场,继续拓宽下游产业。

海外市场业绩增厚,盈利表现优越。公司目前市值约 121 亿美元,2017 财年(截至 2018 年 3 月)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1.7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4%,归母净利润 2.7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1.4%,预计全年营收达 42.1 亿美元,归母净利润 3.65亿美元。营收增长主要由海外市场贡献,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及生产设备升级带来大量需求,公司运动控制部门营收显著增厚。机器人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 36%,实现营业收入 11.2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1%。

中国市场是业绩重要驱动力,战略协作或成未来方向。中国市场对公司 17 年前三季度业绩贡献显著,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大量驱动器需求,智能手机及家电生产自动化的需要带动安川机器人销量大增,未来中国市场需求依旧旺盛,智能手机相关领域自动化和生产设备继续升级,基础设施投资也将不断增加。公司于 2015 年携手美的集团建立合资公司,并计划于 2019 年推出 10-15 个机型护理康复机器人,有望为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面向中国需求方市场,加强与应用型企业战略协作可帮助公司实现本土化服务。

4.2. 国内重点企业核心技术有待提升,系统集成寻求突破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保持高速增长,以机器人、埃斯顿、拓斯达、新时达、华中数控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依托本土优势迅速成长。

从总的收入体量来看,这五家公司的总营收在 2017 年达到 86.85 亿元,同比增长 29.93%,归母净利润 8.34 亿元,同比增长 12%。从收入体量来看,机器人和新时达的体量相对较大,保持在 20 亿以上,埃斯顿、拓斯达和华中数控的体量相对较小,大约为 3.5 亿。从净利率表现来看,机器人公司和拓斯达表现较好,都维持在 20%左右,埃斯顿相对较低,其净利率大约为 10%;华中数控在 2015 年受传统数控机床及电机业务下滑影响,营收出现负增长,归母净利润大额亏损,净利率和 ROE 等指标不尽如人意;新时达表现不令人满意,其净利率持续走低,17 年归母净利率仅有 4.22%,但考虑到新时达尚处于并购整合阶段,其机器人业务未来值得期待。综合来看,这五家公司均有 40 左右及以上的 PE 值,随着工业机器人下游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红利消失,预计机器人业务将在未来几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内企业将持续受益于机器人业务增长。

4.2.1. 埃斯顿:国内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内生外延寻突破

埃斯顿创建于 1993 年,是我国高端智能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的领军企业,并依靠自身核心零部件优势进入工业机器人产业,成为国内少数具有机器人关键自主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企业之一。公司目前拥有两大业务模块:智能装备核心部件是公司的基础业务,包括数控系统、电液伺服系统、交流伺服系统和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是公司的新兴业务,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站和智能制造系统。凭借多年来在技术研发上的深耕细作,埃斯顿在伺服系统、减速器及机器人本体领域已与国际一流水平相差无几,成为国产机器人企业的主力军。

公司成长迅速,2015 年以来业绩增速不断攀升,2017 年实现营业收入 10.79 亿元,同比增长 59.04%,同时保持强劲的盈利能力,归母净利润实现 38.77%的增长,达到 0.95 亿元。公司 17 年业绩大幅上升主要受益于国内机器人产业景气,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 130%,在总营收中占比近 45%,同时公司基础业务中运动控制及交流伺服系统营收也实现约 50%的增长。得益于公司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的快速增长,公司在 2017 的毛利润也实现较大的增长,达到 3.47 亿元,同比增长 61.82%,公司整体的毛利率水平达到 32.27%。在主营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公司不断扩大业务规模,依靠自身产品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减低成本,节省空间,各项细分业务的毛利率在 2017 年均达到 30%以上并保持稳定。

“双核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内外兼修”强化竞争优势。公司目前发展战略中,“双核”即智能装备核心功能部件、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两项核心业务,“双轮”则指内涵、外延两种发展动力。

埃斯顿重视技术、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创新,积极寻求内涵式发展。目前除部分减速机来源于外购以外,公司机器人本体应用的核心零部件 80%来源于自给,工业机器人制造的关键自主技术形成显著成本优势。另外,公司在伺服系统领域技术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市占率居国内企业前列,正在加速实现进口替代。为继续保持核心零部件领先竞争优势,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创新,14 年以来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重保持在约 10%的水平,未来还将在产品优势基础上整合工业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利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公司另外通过外延式并购完善上下游产业布局。埃斯顿于 2017 年 2 月收购海外运动控制企业 TRIO,提升公司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产品竞争力;2017 年 9 月收购德国自动化装配和测试生产线企业 M.A.i,拓展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上下游产业链;2017 年 12 月收购武器装备自动控制关键核心部件生产商扬州曙光,强势进入军工领域。公司利用外延式并购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拓展客户群及产业链,实现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公司价值的同步提升。

4.2.2. 机器人:国内机器人领域龙头,收入体量大业务范围广

新松机器人成立于 2000 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提供全智能产品及服务。公司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洁净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五大系列,是全球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厂商之一,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领先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面向智能装备、智能物流、智能工厂及智能交通,致力于打造数字化物联新模式。

机器人是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收入体量同样位于领先地位,2017 年业绩达到 24.55 亿元,同比增长 20.73%,其中超过 30%收入由工业机器人业务贡献,1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4.32 亿元,同比增长 5.26%,自 2016 年以来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大幅回落,与营业收入增速不相匹配,原因在于营业费用支出,特别是管理费用的增加,其中 17 年管理费用率较上年上升 1.05%。

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多项机器人创新产品市场表现优越。新松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力感知、力控制、传感、人机交互等创新技术融合进行产品研发,目前公司新开发 7 自由度柔性协作机器人及双臂机器人已实现小批量销售;针对移动机器人特点研发智能数字化伺服驱动器及新型激光导航传感器,产品技术和成本优势强化;洁净机器人产品真空大负载机械手打破国外垄断,在 MOCVD 产业实现批量应用。

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强化品牌影响力优势。目前,公司为全球 3000 余家国际跨国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服务,已累计出口 32 个国家和地区,与“一带一路”17个国家和地区有深切合作。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拓展至欧洲及北美洲;服务机器人出口至马来西亚、新加坡、阿布扎比;公司还与德国 DVS 签订全面合作协议,集团驻德国首个代表处正式挂牌。另外,2017 年新松在新加坡投资设立子公司,整合东南亚优质资源,拓展亚太区域发展平台。公司“走出去”战略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建立起覆盖亚、欧、北美的营销网络,海外业务拓展的同时公司知名度不断扩大。

收购韩国新盛工厂自动化业务公司,布局半导体和面板产业。韩国新盛是半导体与面板领域知名企业,在全球范围位居前五,韩国位居前三,其自动化事业(FA)部门为半导体和显示器产业提供产品设计、生产、安装和售后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新松已在半导体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域布局,洁净机器人产品在半导体前道设备领域实现市场突破,收购新盛分立的以 FA 业务设立的公司 80%股权,依托新盛深厚客户基础和行业资源布局后道设备,有利于公司产业链延伸。

4.2.3. 拓斯达:注塑机辅机起家,工业机器人新星

拓斯达成立于 2007 年,通过创新研发注塑机辅机开拓市场,并于 2010 年开发机械手产品,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成为注塑自动化全套解决方案运营商。公司引入战略投资布局多领域自动化,掌握控制系统核心技术,并于 2015 年着手研发工业机器人,形成多领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整厂水电气系统及配套设备的智能体系,定位综合服务商,为制造业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 2017 年业绩与盈利水平增速显著,实现营业收入 7.64 亿元,同比增长76.51%,归母净利润 1.38 亿元,同比增长 77.92%,主要归因于拓斯达 17 年在创业板上市,业绩及利润受益于品牌效应迅速增长。工业机器人应用及成套装备业务为17 年的主要业绩贡献板块,该板块营收 2016 年在总营收中所占比重已达近 50%,2017 年上半年产品同比增长 117.04%。另外,公司毛利率保持同业中较高水平,约为 40%,体现公司成本优势,但公司营业成本率近两年呈上升趋势,成本管理仍有改善空间。

掌握关键自主控制技术,基于行业经验提供定制方案。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包括运动规划、PID 控制算法、电机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机器人动力学等在内的一系列工业机器人核心控制技术,有能力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个性化定制,根据不同行业的加工工艺和使用环境实现差异化控制功能。公司由注塑领域切入工业自动化,对制造业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特性具备深度理解,并在多年的市场竞争中积累了注塑、3C、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医疗器械等大行业的丰富行业应用经验,能够基于对行业的深层次理解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设备”的一站式定制服务。公司目前已与美的、海尔、比亚迪、长城汽车、格兰仕、格力、捷普绿点、TCL 等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国内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转型升级的机遇下,未来成长可期。

4.2.4. 新时达:内生外延全产业链布局,业务整合待发力

新时达创立于 1995 年,专攻电气传动及运动控制,业务涉及机器人及运动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及物联网、节能与工业传动等领域。公司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器,高变频器、一体化驱动控制器,电梯控制与驱动系统、人机界面及专业线缆、星辰物联网及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等;广泛应用于电梯、食品饮料、汽车零部件、3C、白电、机床加工、物流、港机、起重、橡塑、煤矿、发电、新能源汽车等智能制造领域。

公司业绩增长波幅较大,2016 年受益于子公司众为兴、会通科技、晓奥享荣表现良好,业绩兑现超出预期,营业收入实现超过 80%增长,2017 年业绩增速回落至25.23%,实现营业收入 34.14 亿元。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并于2015 年开始出现负增长,一方面归因于电梯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另外公司贷款进行收购产生的财务费用支出也对公司净利润产生影响,公司利润率有待提高,归母净利润下滑至 1.37 亿元,同比减少 20%。公司运动控制及机器人产品虽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销量实现 2016 年基础上的倍增,但电梯控制类产品市场业务受行业市场等因素影响,营收情况不乐观,在 2017 年公司运动控制及机器人产品营收占总比重的 70%,营收 23.73 亿元,同比增长 36%,电梯控制类产品营收比重下滑至 18%,营收 4.78 亿元,同比增长几乎为零。

公司现今包含旗下包括众为兴(运动机器人)、晓奥享荣(汽车焊接)、之山智控(伺服驱动)、会通科技(销售渠道)四大公司。目前随着业务发展相关成本费用也加速上升,原材料紧缺,业务增长对业绩带来的贡献有限,并且四大子公司的协同效应并未有效体现,使得公司目前各项主营业务的毛利率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占据最大营收比重的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产品的毛利率仅有 23%,利润空间有限,预计未来随着公司机器人规模效应的形成和四大子公整合协同效应体现,公司机器人业务将会降本增利,增厚公司业绩。

内涵式发展结合外延式收购,加快市场布局和产品系列化步伐。公司在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系统类产品业务上采取内涵、外延双向抓紧的发展方式。一方面,公司凭借自身机器人控制与驱动技术上的核心优势,自主研发了 6 自由度工业机器人、SCARA、网络型伺服系统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继续保持在国内机器人与运动控制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并购加快产业布局,形成“关键核心部件-本体-工程应用-远程信息化”的完整产业链。子公司众为兴自主研发运动控制、伺服驱动关键技术,完善母公司已有的机器人及运动控制系统产品系列;子公司晓奥享荣掌握三维机械设计与数字化工厂方面技术优势,帮助公司构建规模化智能制造系统、运动控制及工业机器人产线与产品的数字化工艺规划平台;子公司会通科技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伺服系统及其他运动控制类设备渠道代理商,也是日本松下伺服系统产品全球最大渠道代理商,拥有庞大销售网络,帮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公司未来还有待推进对机器人及运动控制系统的控驱系统、本体以及工程设计、实施等业务的体系化整合。

4.2.5. 华中数控:机器人+数控系统双轮驱动,华中数控全力加载

华中数控创立于 1994 年,公司以数控系统技术为核心,围绕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配套三个主体,主要开展数控系统配套、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教育教学方案以及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公司自主创新优势强劲,拥有数控装臵、伺服驱动、伺服电机成套生产能力,是国内少数具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制造商之一,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具备智能产线装备全国产化实力。

公司 2015 年受传统数控机床及电机业务下滑影响,营收出现负增长,归母净利润大额亏损;2016 年业绩扭亏为盈,3C 领域数控系统销售大幅增长,机器人业务营收实现 272%的显著提升,其中,一方面受益于公司原有机器人业务的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源于公司对江苏锦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的并购完成,并入了其中的机器人业务;2017 年实现营业收入 9.85 亿元,同比增长 21.21%,机器人领域收入 3.84 亿,同比增长 204.18%,主要原因是公司工业机器人在打磨?等重要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量大幅增长,以近 40%的占比成为公司最大营收板块。

数控系统及散件和机器人业务是公司的高毛利率业务板块,2017 年毛利率均达到 35%以上,随着机器人业务在公司的总营收比重不断增大,公司的毛利润不断提升,归母净利润在 2017 年达到 0.33 亿元,同比增长 147%。

机器人从本体到系统集成实现全产业链闭环布局,是国内少有的能形成机器人闭环生态的公司。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业务覆盖了除减速器以外的全产业链业务,且是少数具有底层技术的企业,实现了全产业链闭环式布局。2016 年机器人出货 1000台,营收 1.26 亿,同比增长 272%,今年机器人出货有望大幅增长。依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中 8 型”数控系统和强大科研实力和数控底层技术,公司逐渐向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领域转型,实现了智能制造和华数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是国内少有能形成闭环生态系统的公司。与此同时,公司高端数控系统、锂电 PACK线,物流包装自动化和职业教育等业务逐渐向好,这些业务与公司机器人的协同作用逐渐显现,各业务的协同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公司降本增效,也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自身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综合实力。

高档数控系统进口替代催化巨大空间,军工换脑唯一供应商带来业绩增量:公司数控系统的下游主要包括 3C 领域、通用数控以及军工领域。根据我们的测算,高档数控系统每年接近 200 亿替换空间,公司为国内最领先的数控系统商,将率先受益;自 2014 年以来,公司产品首先在 3C 钻攻领域实现突破并大量装机,数控系统业务正发生积极变化,后期有望进一步深入 3C 领域持续放量;前期技术储备充足,新开发了玻璃机、高光机、模具机数控系统,有望短期兑换成业绩;04 专项新增军工换脑项目,短期 1000 套配套,长期 6000 套更换空间,预计 10 万/套,接近6 个亿空间,为公司未来业绩提供增量,前期已在航天科技三院、四院,八院、中航工业沈飞、成飞配套,而军工领域的配套也是公司数控系统技术最有力证明,国内只此一家。布局教育教学领域,开行业先河。公司是国内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最早的公司,数年来致力于数控、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学领域,公司与教育部签订协议,是教育部职业院校智能制造领域唯一战略合作单位,共同推进“十百千”工程,为教育业务发展奠定良好契机。与此同时,公司凭借在智能制造及高端数控领域的工业应用的经验,承办了一系列智能制造及数控行业国家一类比赛;参与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开发教学资源,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培养智能制造及数控专业人才。公司努力推进智能制造技术的专业建立、学科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验等相关进程,促进教学改革,加强技术引导,完善配套资源,是我国在数控及智能制造领域教育市场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善的数控系统厂家。(END)

分析师简介:

刘军: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2016年加入东北证券研究所,2013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四名,水晶球卖方分析师第四名。2014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五名。

张晗:美国杜兰大学金融学硕士,2016年加入东北证券研究咨询分公司,任机械行业研究助理。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共建单位: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    三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